C6防水剂作为时尚元素引入到高端服装面料
全氟辛酸铵又名C8,是制造特富龙等品牌不粘材料过程中的一种基本加工助剂。虽然目前没有确定的研究成果表明全氟辛酸铵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全氟辛酸铵高度稳定,难以在环境中降解,95%美国居民的血液中能检测出这种物质。它还可以通过脐带传输到婴儿体内积累。而高剂量的全氟辛酸铵在动物实验中曾引发癌症、胚胎畸形等多种疾病。
动物实验已表明全氟辛酸铵是能够引起动物身体多个部位发生癌变的物质。PFOA已悄悄“侵入”人类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人血液中广泛检测出PFOA,而中国人血液中也有检出,连海洋生物与北极熊体内都存有这种物质。PFOA不仅存在动物血液中,在肌肉组织、肝等其它组织中亦有存在。由于PFOA的性质稳定,降解性差,还造成了全球环境污染,且在人体的消除半衰期长达4.4年,对全球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2003 年起,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期更新和提供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PFOA。USEPA 提出PFOA 及其主盐的暴露会导致人体健康的发展和其他方面产生不利影响。PFOA 会残留于人体短至四年长达半生的时间。因此根据“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USTSCA)”, 此类成分被禁止并将其列入化学品目录清单中。事实上,毒性水平是每天每千克人体重量不能超过3 毫克。
欧盟对PFOS/PFOA含量有一定的限制:各类纺织品中PFOS 浓度不得超过0.005%(50ppm),半成品或物质中级别超过0.1%(1000ppm),纺织品或涂层材料中限制为1μg/m2。
C6防水剂的性能接近C8防水剂的性能,可作为目前C8防水剂产品的有效替代产品。
C6防水剂,不含持久难降解的PFOA,已作为环保时尚元素引入到12年以后的高端服装面料上使用。
目前传化化工在所有全棉类针织面料及丝绸上达到李宁公司的服装开发的设计要求。
汉麻类面料开发工艺的探索与研究
汉麻的排湿性是纯棉的3倍,汉麻面料可在1小时内将附着的细菌杀灭;汉麻织物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在370℃高温时不褪色,在1000℃时不燃烧,具有极佳耐热、防紫外线性能;汉麻韧皮可用于纺织;汉麻秆芯经研磨可生产木粉、制造活性炭、生产浆粕用于造纸;麻叶、麻花、麻根可提取药物,有止血、散淤、解毒、安胎等功效;麻籽仁可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竟高于深海鱼油;汉麻秆芯吸收甲醛是松木的11倍,且具有分解化学有害气体的特殊功能。
传化化工经过对汉麻面料的新产品及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印染加工后仍保持其天然的吸湿、透气、舒爽、散热、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特性,达到运动面料的效果。
赋予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微窗技术
人们在运动或是夏季工作时经常大量排汗,尽管棉质衣物优良的吸湿性可以将汗液吸附,但汗湿的衣服容易粘附在皮肤,导致穿着时的不舒适。于是对纺织品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汗液能迅速排出并能保持衣物内侧的干爽,这一点有别于市场上现有的吸湿排汗整理。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实质性的掌握,传化股份研究的微窗技术填补了这个空白。
微窗技术是采用印花的方法,将防水剂按照特殊的花型印在织物的内侧,使织物内侧大部分区域防水,而微窗区域保留吸湿性能,从而能将人体的汗液快速从人体皮肤通过微窗扩散至织物的外侧,由于防水剂印在内侧,织物外侧仍然保持良好的吸湿渗透能力,汗液在织物表面能够迅速扩散并蒸发,织物内侧保持干爽,降低衣服与皮肤的粘附,从而达到穿着舒适的效果。
原理:依据日本大金与美国棉花公司联合研发的成果,防水剂以非连续式的花型印在织物的内侧,使织物内侧大部分区域防水,微窗区域保留吸湿性能; 防水剂印在内侧,织物外侧仍然保持良好的吸湿渗透能力,汗液在织物表面能够迅速扩散并蒸发
研究赋予织物吸湿快干的特殊功能,消除了人体排汗后的衣物粘附皮肤的不适感,将使纺织品在功能整理上达到另一个高度。目前国内的运动品牌李宁,对传化股份展示的经微窗技术整理的纺织品非常感兴趣,通过与这些大的服装品牌的合作,将大幅度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甲醛也疯狂
甲醛对于每一个学过化学的人而言再为简单不过。一直以来,甲醛都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活性被用于多种领域。然而HCHO,如此简单的的分子式,让人难以与其潜在的巨大危害联系在一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各类化学物质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世界各国对其在纺织品、木材、室内空气等不同的基质和环境中都有相关的强制性及推荐性限制法规,在最新的纺织品权威性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中,对纺织品游离甲醛的规定最低为16ppm(ppm=10-6), 这无疑是对纺织品加工用的各类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固色剂、粘合剂、涂层助剂、树脂类整理剂(如免烫、猫须、硬挺整理剂等)等均有可能含有甲醛,他们或为含有易释放甲醛的其他物质,或为直接以甲醛为原料的合成化合物,这类助剂的使用直接影响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
别具一格的创新思路、高端精湛的合成技术、成熟稳定的检测技术为公司印染助剂的无醛甚至低醛化的探索和改进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更多的下游客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化学品也低碳
随着环保风的盛行,绿色、低碳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往绿色低碳的要求靠近。对化学品的要求更是如此。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上千种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限用和禁用。而对于不在此行列内的化学品则紧跟时代潮流,进行产品或服务周期内的碳足迹及碳中和评价,以证明其低碳环保性。而碳足迹的评价的标准及要求性文件也就应运而生。
由英国标准协会发布的公众可获得的规范PAS 2060:208和PAS 2060:2010是随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碳足迹评价的权威标准,其中后者对温室气体的定义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中列出的六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该规范主要是评价商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产品的获取、产生、改变、运输、储存、运行、使用直至产品的处置)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一般用二氧化碳当量计)。
目前印染行业中节能减排任务较重,印染业既是耗能大户,也是排放大户,而这其中不乏印染助剂的"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新型印染助剂的问世,在逐渐缓解印染行业面临的危机,各种前处理、染色等助剂可以实现同浴整理,新型助剂的结构和性能使得印染过程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实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印染企业解决了一大难题。